此文为《接近自由的方式》(新星出版社将出)一书节选。请勿转载。谢谢。
吴悠养过狼。
那是他12岁的时候,父亲去内蒙古打猎,从狼窝里掏回来两只小狼,做了个笼子,交给小吴悠养着,对外人,都说是狼狗。过来几年,公的送去了动物园,母的一直养到老死。吴悠养了它快15年,到今天为止,吴悠整整一半的生命有这只狼为伴。
狼和狗不同。它不会老懒懒地趴地上待着,它不停地在笼子里跑,反复来回,就像篮球运动员热身时往返跑一样。它也不会像狗一样脏兮兮的,食物丢到粪便旁边,狼是绝对不会再去吃的。狗的眼神看主人的时候,总是很乖巧,主人凶狠,狗就胆怯。但狼不会,它总是居高临下地看着人。
要是一不小心让狼跑出来,把它弄回笼子真是太难了,要是狗,扔一块骨头到笼子,它就自己跑回去了,可狼永远不会,怎么引诱都没用,吴悠说狼有自己的原则,诱惑对狼没有用,它知道那是怎么一回事。
有一次,吴悠放它出来遛,修理工来工作,硬要装它进去,狼一下子野性发作,幸亏修理工身手敏捷,三下两下窜上墙跑了。吴悠冲上去抱住它,使劲摁住,狼扭过头就咬,整个牙都掀起来了,一看是吴悠,才没咬下去。吴悠说狼要作战,就是要对手死,绝不会后退,别管对手是什么角色,有多少,咬住就要弄死,自己死了就认了,那种气势摄人心魄。
吴悠和这只从小养到老的狼很亲,每次放学回家,放下书包就钻进笼子里。那只狼就蹿起来前爪搭住吴悠的肩膀,亲热地抱在一起。
等狼老死了后,吴悠也长大了一点,他开始后悔自己的自私,觉得自己毁了小狼。小时候会觉得自己每周都可以看到它,找它玩,自己很快乐,小狼也晒不着,淋不着,饿不着,都好。可是,现在的他明白,狼不该属于铁笼,它应该在山野里淋着雨奔跑觅食,不要去享受安逸的生活,安逸的生活对狼没有意义。可吴悠把自己喜欢的小狼一辈子都占据了,没有出窝,它被带回来关在人类的院子里,关了一辈子。
“有的人像猪一样,喜欢吃好睡好,最后别管被谁杀了吃,还是怎么死,都觉得过得很好,不愿意每天去奔波觅食,不愿意承受痛苦。可我们都很有狼的性格,宁可过得很不好,有可能会饿死,但是我很快乐,我有自由啊。”
狼对环境自有其体察,感觉生存条件不适应的时候,狼就绝孕,吴悠觉得它们是明白自己的处境了,既然生了小狼,也会被关在笼子里,所以根本就不生,自绝后代。这是多么残酷的故事。
讲这个故事的时候,满头梳得结实小辫儿、穿件酷酷的套头卫衫的吴悠双手交叉握着,声音低沉,不像他说篮球那样坚决、激昂,悔意感染听者,你会觉得像在听古代的武士谈论无法弥补的过错,怅惘无限。
狼(问下狼的名字)不是他的宠物,是他心里随时要奔出去的那个自己。
198?年出生的吴悠,有一种冷静的激情。
2007年夏天,吴悠从北京体育大学XX专业毕业。北京体育大学在圆明园北侧,邻近学院路,或者可以说是北京高校集中区域的边缘。
按照中国大学的分工,这里培养运动员、体育老师、体育产业从业者。中国体育比赛的专业运动员,有一个非常严密的、层层选拔的体系,省运动队、国家运动队,全部是国家供养,如何入选,一步步进入更高级别的比赛,也是国家管理。这和很多国家的运动员选拔、成长方式不同。
热爱篮球的吴悠,要进入这样的体系,很难过得了第一关——身高。吴悠身高1.73米,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数字,而篮球,在中国体育体系中,首选的标准,恰巧就是身高,当一个小孩很小的时候就很高大,人们总是说,长大可以去打篮球。人们把身高当做篮球最重要的天赋,所以,姚明得到了太多机会。相对来说,热爱显得微不足道。
但吴悠的机会,就只有对篮球的热爱。
很难有人相信,1.73米身高的人,可以扣篮,可以如此优美、流畅、充满想象力地去扣篮。看过吴悠的扣篮,听过吴悠的故事,你会有一种清晰的感觉,那就是意志的力量可以强大到如此程度。他想飞,认为自己能飞,最后他就真的飞了起来。
吴悠的扣篮,不只是技术标准意义上的扣篮——那只是一个弹跳的目标。除非让你亲眼看见,没有其他任何方式可以描述那种迸发的张力和激情。当他站在篮球场上,拿起篮球,运球飞向篮筐,舒展身体,双手背扣,或是空中转身单手把球砸入筐中,作为观众,你一定会感觉一股热血冲上头顶,跳起来狂喊吴悠的名字,不管你是不是篮球爱好者。吴悠扣篮的想象力、优美程度或力度,放在美国NBA ALL STAR中的扣篮大赛中,也不会逊色。只要你亲眼见到他扣篮,你就会相信,这个整天在街头打篮球的年轻人,是为篮球而生,他和乔丹没有区别。
以1.73米的身高,以常人难以理解的偏执,坚持不懈长达十年以上的锻炼,做到了轻松的扣篮——这在中国街头篮球爱好者中,是一个真正的传奇,你可以在任何一座大城市街头篮球爱好者的闲谈中,听到这个传奇故事,以及他们绘声绘色描述他如何扣篮。
这个故事,只有他个人的完整讲述,才足够生动,恰巧他曾经讲过这个故事,经过录音整理,保留在本文末——那真是一个最好的少年励志故事,简单纯净,感人至深。
2000年前后,中国大学开始普遍扩招,每一年,扩招的数量都要高过上一年。19岁前后、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涌入大学,经过3、4年仓促、无力的大学教育后,其中的大部分在23岁左右开始第一份工作。
数量剧增的大学生毕业生,和平稳增长的就业岗位失去了平衡,而生活成本的上涨却像火箭升空——请看中国过去十年来房价的成长曲线就可以了解大概;再加上城市生活层次的拉大——汽车在中国的大众层面的普及,也就是这十年,现实的压力和想象的压力让就业变成疯狂而绝望的赛跑。每一年,大城市的日报都有那么几天,在头版放上人头涌动的招聘会现场,年轻人的脸上,全是让人心疼的焦虑和茫然。
现在的中国,如果你去问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,关于生活的方向,个人的选择这些问题,大部分的答案是说不知道——当然,这些问题本来就没有正确答案,可糟糕的是,生活重压之下,他们几乎无力思考这个本来最重要的问题。
吴悠不是没有压力,只是他的坚决,斩金截铁得让你认为他不存在一丝一毫的疑惑。
疯狂去练扣篮的起因是和别人较劲,还没到能扣的时候,吴悠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篮球,他不愿意离开篮球。但选择篮球作为职业和生活的重心,并不那么容易。就算是打了CBA,大部分也就是拿一份几千元的薪水,身体不出什么问题的话,运动生命期也持续不了多少年,结束之后,或者去学校当老师,或者去相关机构做没什么创造的工作。
吴悠一直想去打CBA,为了CBA,四处碰壁;没毕业,去了NBL(要确定一下缩写和名称)打了半年,为了完成学业,又放弃。毕业后,父母帮忙联系了一份待办公室的工作,吴悠根本不愿意去,他说无法想象一个待在办公室的自己。
“当时爸妈就要赶我出门儿,后来才谈好,我住家里,要交房租,水电费,给我半年到一年时间,要是没干出点什么名堂,就得服从他们的安排,踏踏实实上个班去。”
现在的吴悠,无论是技术,还是知名度,都是中国街球的最高水准,一些全球著名的体育品牌赞助他的装备和部分活动。他自己练球,组织街球联赛,参加一些商业比赛和活动,篮球是他生活工作的主要内容,也是赖以生存的方式。
当然,他不属于任何一个机构,工作是自己给自己的。你很难想象,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,在没有任何机构挂靠下,用专业运动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生活,有着比朝九晚六的上班族更紧张的作息,他的自律,完全不像一个同龄人。
早上九点,吴悠起床吃饭,活动下身体,给球队比赛做策划,或是写篮球方面的专栏文章,下午就是健身和打球,保证每天都打球。没有比赛的时候,他的球队CHINA LEGEND(中国传奇)——CL每周训练两次。晚上十点,吴悠就上床看书睡觉。
吴悠不抽烟,也要求队员不抽烟。有几个队员戒不掉,但吴悠就能让他们起码在训练的时候不抽。大部分球员比吴悠要大一些,吴悠凭什么管住他们?他说:“我比他们浑呗。挖苦他们,损他们,用篮球教训他们。”
吴悠并不那么爱热闹,北京丰富的夜生活和他似乎很远,他几乎不喝酒,“大学时候也去过夜店什么的,第二天明显感觉没状态。要喝醉一次,前面几天的训练成果全没了。这些东西对身体实在没什么好处,我是试过,才选择不去沾这些东西。”一年里,只有最重要的比赛夺冠,他才和队友们喝上一次。
大部分人,容易把吴悠的生活,定义在对篮球的痴迷上,忽略他在扣篮之外的创造。他并不仅仅是要做乔丹,他还要做斯特恩(NBA创始人、主席)。
只是天天去东单篮球场打球,作为生活的调剂可以,却养活不了自己。吴悠说:“没有平台,那我就给自己创造一个平台,为所有爱篮球却打不了职业比赛的人们创造一个平台。”
2008年6月21日,连续下了几天暴雨的北京,忽然放晴,万里无云。看上去,吴悠祈祷了这么多天,终于被上天怜见。吴悠在床上乐得直打滚。
这是吴悠和张毅等几个一起打球的朋友,共同组织的街球比赛的大日子,他们在网络上发起,凑钱租了场地音响,在中国林业大学的室外篮球场,举办中国第一届街球的民间比赛。这场比赛,远远超出了吴悠和队友们的期望,来自全国各地的街球爱好者,自费前来,观众的热情也是超乎想象。吴悠觉得自己的想法不是天马行空。
做一个联赛,和练扣篮相比,是太复杂的事。前者是建立一个系统,后者只关于个人。吴悠说,没有办法,现在做这个事情,只有我最合适。
吴悠的这个梦要做更加久。
他希望先建立起一个训练机制,冬季训练营、夏季训练营;然后是建立一个一年一度大型选拔赛制,之后就是循环赛。商业机制围绕赛制进行,同时开发街球的周边产品——衣服、鞋、饰品各个方面,拓展各种篮球的商业活动。嗯,是的,就是另外一个NBA,但规则和玩法完全不一样的篮球联盟。
吴悠相信街球的魅力,相信在中国,NBA的覆盖之下,篮球市场还有巨大的空隙,更相信自己意志的力量,如同扣篮一样,他想做到,就可以做到。
“我们总在感怀那些已经逝去的青春,但你不可能比明天更老,所以现在才是你的青春,那么请别在花费青春去感怀昨日了,从今天起我们就年轻!”——“你不可能比明天更老!”吴悠的微博上,除了讲篮球、球鞋,以及偶尔露出调皮捣蛋的天性,更多的,就是这样的自我激励。
在打街球的年轻人心目中,吴悠和NBA的明星艾弗森、科比只是程度略有差别的明星。
在生活的压力下选择了正常生活方式的人们眼中,吴悠的生活或是离经叛道,或是华丽如他的球风。
但吴悠,并不如表象那样简单,他并不是仅仅在篮球的狂热吸引下走到今天,他经常读一些哲学、宗教方面的书,生活的选择如此随机,他说自己本来也可能去画画,或者打网球,都有可能,但也是如此必然,最后,他选择了篮球,但这确定是他自己的选择。
吴悠小时候喜欢画漫画。初中时候自编自画了一个系列漫画,取名《篮球狂魔》,画中人物的原型都是同班同学,主人公就是自己。故事是说,吴悠看到米勒击败乔丹,赢得了NBA总冠军,心中很是不服,于是,四处拜访高手,召集群雄,组织成一个超级强悍的球队,去美国挑战他们——这个故事多像吴悠后来的经历,只是,还没有走到去世界之巅挑战的环节而已。
那几本手工装订的绘本,在全年级同学中流传。吴悠特别开心,画得特别带劲,有一次上课也在画,被老师发现了,他想吞下去,太多也吞不掉,只好乖乖上交老师。没想到,老师后来叫他去办公室,说,画得不错,接着画,画完了再给老师看看,还给他了。
少年时候,未经思考的行为,或许是生命的神秘暗示,那本画册是如此珍贵,可惜却没有保留下来。寒假之前,吴悠担心带回家被父母看到骂,就藏到学校屋檐下面,细心地用砖头盖上,可是等开学回去,那画册却不翼而飞。
吴悠记得那未完成的故事的结尾:
他们组成的无敌球队出发去美国,路遇一个土著部落,必须打球决出胜负,否则他们不给通过。比赛刚刚开始,突然大雨,球场被水淹没,篮球变成了水球,吴悠带着队友,在水中和土著激战,胜负未分……
问答:
张向东:我记得上次你在网上扬言,谁能比你矮,还能扣蓝,你就送双球鞋给他。结果那天我们见面,你说有人在网上发出视频,一个长镜头,先测量自己的身高,再测量篮筐,跳起来就扣了一个。我印象深刻的是,你让队友帮你寄出鞋子,你自己却避免和他直接联系,你说,要保持距离。我觉得你在有意识地,把自己放在一个高度上?
吴悠:是的,我一直认为自己会很优秀。这是一个高手必须具备的一点。而且,你把自己设定在高处,那么对自己的要求也就在高处;反过来,对自己要求一直比较高,就会站在高处。我今天早上训练,差点把自己累吐了,还得装没事,因为我要给已经累得不行了的队员看,我是队长,哪怕累不行了也得站着,其实等他们走了,我连饭都吃不下去。
可能也和家族传统有关系。我的爷爷是军人,经过战争,能活下来的都不是一般人,都很优秀,打出来的,人也很骄傲。
张向东:为什么英文名字叫More Free?
吴悠:中学上课时候瞎起的。后来在国外看见商品促销经常用这个,意思是“买越多越省”。后来我也想也对啊,像我就是性价比很高嘛,关注我越多越好。本意就是“更多自由”。
主要原因,是喜欢迈克尔杰克逊那首《吗啡》的歌,吗啡Mophine和more free发音特别像,歌词像说我和篮球。吗啡既能镇痛又可以缓解压力,但作为毒品会上瘾,是很双面的东西。所以我觉得这个东西是很有魅力的东西。就跟篮球对于我来说一样。篮球对于我来说,我痛苦的时候它可以让我很镇定,也可以让我很兴奋;篮球也让我上瘾,没有篮球我很难受。我觉得很贴切。后来就拿more fee练签名,然后我就强行要求同学叫我这个名,反复跟他们强调,你叫我(45:30英文),就成了自己的绰号。
张向东:你的车是自己买的吗——其实我想问的是你对钱的态度。
吴悠:不是。是我爸妈很早以前买的,后来给我开的,都快烂了。我最早视金钱如粪土,到后来觉得,很多事情必须有钱才能做。所以金钱的意义是人的性格跟品质去赋予它的东西。有的人的品质、能力、视野、理解力不行,钱就会变成一个很不好的东西,但是如果你合理利用的话,钱就是一个很好的东西。很积极。钱对于事物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,对于我来说够用就行了,对于整个家庭的责任的话,肯定还是希望让身边的人过的更好。金钱也确实能帮助身边的人过的更好。这是我想的。其实更多是我自己够了OK,够活就行,就像我现在的状态,有个车开,不用好车,自己加得起油,能吃个普通的饭,偶尔可以喝杯咖啡,对我来说物质上就够了。生活我觉得简单挺好,我也不会追求一些奢华的东西。如果我真的有富裕的钱我就会愿意帮助更多的人。如果我中了500万,我身边的人可能各个方面的话都会改变,我不想因为这个钱改变其他人对我的看法,而且有时候钱也是能招来很多灾难的东西,如果我中了500万,我至少也把300万捐出去,然后把剩下200万,可能剩下100万留给我未来创业做点什么东西,剩下100万分给家里边什么的。对我来说是这个概念。我希望钱可以变成一个很好的东西。
AND1(一个篮球品牌)的创始人的生活态度我就很喜欢,他们热爱篮球,为自己喜欢的篮球创办这个公司,雇佣的员工都是爱篮球的人,后来销售额过亿美金,公司成功了,那个创始人却跑去大学做篮球教练去了。我很喜欢他。
张向东: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书?
吴悠:《西藏秘宗图解》、《正见》。
每次去打重要比赛,前天晚上我都会看《西藏秘宗图解》。它会让你很平静地面对事情,有时候你太想赢了是赢不了的,你越放松却容易得到。最开始我意识不到这个道理,到后来感觉你的心态必须保持着一个很稳定、很平和的心态,你才能把自己发挥到最大值。该放松的时候,你一定要放松,你只有很放松才会很紧,有时候你越紧的话你会越达不到期望的强度,就像一个皮筋儿,你必须要给它拉到一定限度再放,才能有力量,你总是扯得很紧,反而不好。
张向东:你有思考过,是否自己太执着在篮球上了?想过一些人生特别终极的命题吗?比如自由、人生的目的、死亡之类。有答案吗?
吴悠:有啊。我会拿整个人生的长度去衡量我现在做的事,我觉得也还挺有意义的,我也不会后悔。这就是我的一个选择吧。往往就是因为人生很短暂,我们才必须去找一个东西去依托。我找到了一个我真正喜欢的东西,我觉得是件很幸福的事情,我很开心,我很快乐,很沉浸在其中,所以我才觉得我应该做下去。真的是这样。
有时候必须你得拿整个一生去想才能想明白,放在一个小阶段里,想不明白。我拿这一生想的话,我觉得我得做点不同的事,要不然死了多后悔,多亏啊。死亡带给我的,是一种很向上的东西。我不惧怕死亡,死亡会给来紧迫感,会让你把生的阶段赋予更多的意义,这个意义不代表你失败或成功,面对死亡来讲都是一个很渺小的东西,所以无论你做什么事都尽量做到最好,做到不后悔,这是我的人生信条。反正都死了嘛,最后都得死,你再有钱也得死,再没钱也得死,但是你人生如果你能帮助更多人,能够让人享受,能让更多人富有意义,不那么麻木。以前我扣篮伤过一次,后来就有点怕,扣篮的时候都有保留,想清楚这一点,我就放开了,用尽力量去扣。
自由这东西,不需要知道,但要清楚什么是不自由,你只要知道什么是不自由,避免了不自由,就得到了自由。这是我所理解的自由。